俠之大夢

俠之大夢

那天往香港機場接女兒飛機,在接機大堂看到一尊人物塑像,兩倍我的高度,全身銀光閃閃,昂首挺胸,兩手上提前推,雙腿微躬跨開。懂得武術的人一看便知,那是蓄勢待發的架勢。塑像後面有一弧形背景板,白色,上面寫著四個大紅字。正是這四個字,而不是那塑像,把我吸引住了。

『俠之大者?』我思量著,這四個字確是有點似曾相識。

卻在此刻,突見白光一閃,把大堂照得更耀眼。

我朝右方望去,在大堂的一端,有一塊巨大電子屏幕,高解像畫面亮出一段廣告視頻,內容不是別的,正是〝俠之大者〞!

原來,今年是已故查良鏞先生的百歲誕辰。

查良鏞是誰?若閣下身邊有人這麼問,他﹝或她﹞應該不是華人,即使是華人,他﹝她﹞必不是在華人社區長大的。

查良鏞,筆名金庸,是舉世知名的武俠小說大師,為了紀念這位文壇巨匠,香港政府及多家機構舉辦了一連串活動,當中包括小說人物雕塑展,各塑像由雕塑家任哲先生創作,我在機場看到的是其中一尊。是哪一位故事人物?讓我在這賣一個關子吧,但肯定是位大俠。而那〝俠之大者〞的四字標題,也取自小說故事中的一句經典對白。

跟很多朋友一樣,我是看金庸小說長大的,我對金庸小說不能說是喜愛,應該說是癡迷。怎麼樣的癡迷?舉一個例子,年輕時我常常與朋友談論金庸的小說,可是我們的議題都不在查先生的寫作造詣上,而是在〝八卦〞故事人物間的是非,如某大俠是否真的愛上某姑娘,某女俠為何不對某小子表白等等;有時候我們也會嚴肅一點,分析一下某人的武功是否比其對手高,高多少等等,當然亦會談及主角們身處的局世,為他們籌謀一下安身立命之法。

對了,先澄清一下,金庸先生不是寫歷史的,他的小說都是虛構的,小說的靈感或許來自歷史事件,但故事的內容和人物,絕大部份都是出於金庸先生的想像。我們就是把一個想像出來的世界,當成真實世界般看待,有人更借用故事人物的名字,為自己兒子起名呢。夠癡迷了吧!

像我這樣癡迷的〝粉絲〞不下少數,不然人們不會大費周章,弄出那麼多活動、展覽和展品來。而這種對虛構世界的鍾情,也不限於近代武俠小說,古典小說如西遊記、紅樓夢、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等,同樣深入世代人心,很多地方還以這些故事為藍本,建造各式展館、主題公園、甚至是廟宇。

其他民族也有類似情況,遠古有希臘苛馬史詩中的神、魔及英雄,當代則有〝指環王 lord of the rings〞、〝哈利波特 Harry Potter〞、〝星球大戰 star wars〞和〝星空奇遇 star trek〞等,這些故事都擁有眾多粉絲,他們的投入程度,可謂匪夷所思。盡購相關產品是基本要求,他們還會建社組團,安排種種活動,交流在那些虛幻時空中的〝見聞〞;有人走得更遠,竟試圖翻譯神仙和外星人的語言!

隨著電玩﹝電子遊戲﹞的突破與普及,越來越多人愛沉浸於幻境之中,彷彿人人都多了一個﹝或更多﹞住址和身份,在另一世界,探索著另一人生。這現象中外皆是。

有人說,人類自古以來都喜歡聽故事,那怕是不真實的。這是一種短暫的心靈解脫,把思緒抽離於現實,讓精神去一次旅行,有助放鬆心情,只要不過份沉迷,是有益的。若遇上優秀的作品,更可從中獲得啟發,反過來幫助我們面對現實中的挑戰。

我忽發奇想,假如有一天,地球給隕石撞個正著,大災難把人類文明摧毀,所有電子記錄消失,實體記錄幾乎全遭破壞,殘存的碎片被瓦礫、塵土或洪水掩蓋 ……

不知過了多少世紀,極少數的幸存人類重新繁衍,再度建立文明。他們在泥土中,在深海裡,發現了一些遠古遺跡和文物,還有一些不完整的古代典籍。他們努力地去理解上古文明是甚麼,他們發現在亞洲大陸南岸,曾出現過一位英雄,姓郭,名字則不詳。這位郭某力量驚人,徒手便能開山劈石;也有一位叫甚麼峰的,被視為一代豪傑,甚得人心;他們的雕像也被發掘出來,雖然殘缺不堪,卻足以證明古人對他們的敬畏。新人類更發現一些蛛絲馬跡,指出古人類曾經稱霸宇宙穹蒼,並且掌握了超光速飛行技術。這種種發現令新人類雀躍不已,在他們眼裡,世界的歷史逐漸清晰,卻也越發神秘。由於資料不全,他們不斷推測,不斷想像,不斷爭辯,希望勾畫出古代世界的真貌。有很多理論出現,有部份還成為了宗教 ……

『女兒出來了!發甚麼白日夢呀!』老婆拉著我說。

我又回到現實世界。看著眼前兩位美女,我心裡高興:『現實倒不壞。若這是夢,也是美夢。』

知足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