顛倒關係

顛倒關係

玩圍棋已有一段日子了。請注意,我這裡用的是〝玩〞字,不是〝下〞。因為在這些年頭,我沒有跟人類下過一局棋。我的〝對手〞,一直都是電腦。嚴格來說,就是一套圍棋軟件。這軟件不貴,比一塊像樣的棋盤還便宜,應該是為小孩子入門而設計的。不過軟件開發商也很誇張,大吹大擂的說,話軟件有甚麼超強人工智能,棋力更勝職業棋手云云。它是否真的強過職業棋手我不知道,但它一定比我強太多,這點則無容置疑。跟它對弈了幾年,還是突破不了它所設的初階水平,即是比新手小孩子還不如。說出來雖有點丟人,可我並不覺得不快,而且我還會繼續跟它〝玩〞。

我的玩法很簡單,就是不求勝,因為以我的智商,那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。我把這遊戲定性為腦筋運動、記憶訓練和想像體驗。我跟電腦不再是比賽,而是透過分析不同下子方案,試圖預測電腦下一步如何走。當然,我測對的機會近乎零,但也間有發生,每當猜對了,我都雀躍萬分,就像完美地破解了魔術方塊﹝扭計骰﹞一樣,滿足感爆滿。即使猜錯了,也會誘發我思考,去想為何電腦會這樣那樣走,想通之後,那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其實也很爽。這或許就是所謂只享受過程,不強求結果吧。

最近我也用上了一個新策略,是跟圍棋專家們學的,就是要電腦自己跟自己下棋,我則作壁上觀。這種〝看你怎樣對付自己〞的玩法很有趣,首先,因為對弈〝雙方〞旗鼓相當,戰況激烈而漫長,局勢變幻莫測,最後勝負只差一子半步,觀賞性很強。經過多回交手後,黑白兩方勝負次數各佔一半,也完全合乎統計學原則。

我作為觀察者的最大得著,是看出了電腦的下棋風格。它們確實有別於人類,跟圍棋的教科書比較,落子次序和手法雖與人相似,但卻不盡相同,每每只相差一兩步,偏偏就是這一兩步,局勢便變了天。難怪人們說,很多流傳已久的圍棋法則,如布局、定式、中盤攻略和收官技巧等,均已被人工智能一一推翻了。這不難理解,以前我們學棋,是向人學,雖然已累積了數千年的經驗智慧,但人腦畢竟不可容納一切,只能記著一些重要心得或口訣,再嘗試融會貫通,以求突破。而電腦則有獨特優勢,它能博覽海量棋局而不忘,它下子純粹基於運算結果,絕不先入為主,絕無包袱,絕對是客觀冷靜,絕對是我行我素。我與電腦對弈時還不覺,現在換了一個旁觀者角度,感悟大為不同。

聽說現在各地的圍棋高手,都用上了電腦和人工智能來輔助訓練。他們用的程式當然是頂級的,而且還有所謂自我學習功能,即是隨了原有的資料外,電腦會繼續分析新的棋局和新的數據,用作改善運算方法。也就是說,電腦會不斷學習,使其〝智能〞越來越高。看來要在圍棋上勝電腦,已非人類力所能及的了。

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演化過程,人類先〝介紹〞圍棋給電腦,教導它如何下棋﹝編寫程式﹞,並向它展示高手們是如何下棋﹝輸入數據﹞,讓它吸取前人的智慧,還不斷提高它的分析能力,使它從實踐和觀察中不斷學習,不斷提昇自己。如今,它的能力已超越了人類,也就是青出於藍,超越了它的〝師傅〞。而曾經是它師傅的人類,到頭來成了它的〝徒弟〞。更可怕的是,如果沒人阻止它,它還會不斷自我超越,這種顛倒了的師徒關係,將不可能再被顛倒。

其實這種顛倒不單出現在圍棋領域,環顧我們生活周圍,均已、或即將出現類似情況。日常有甚麼問題?我們只要向手機或檯上的小盒子喊一聲,便有聲音說出答案來;想買東西?電腦一早便看穿我們的心意,把我們喜愛的產品推到屏幕面前;到外國旅遊怕言語不通?不是個事,我講我的語言,手機即時傳譯;要寫文章,甚至是論文?只要把題目輸入鍵盤,電腦便可寫一本書出來;聽說它還可以畫畫呢!其他如自動駕駛、醫療診斷及至手術,都可由電腦操控。總而言之,生活細節、科技探研、工業應用、乃至國防軍事,都用上了人工智能。而人工智能,也就成為大國競爭的一大擂台。

人們不禁會問,哪裡是個頭?會否有一天,人工智能不再被人類控制,反過來成為人類的主子?這樣可怕的關係顛倒,會出現嗎?

這種對科技的恐懼,很多人都不以為然,但也有不少人非常悲觀,他們害怕有朝一日,人工智能變得太聰明,莫說不再服從人類,還可能把我們視為奴隸,甚至連豬狗都不如,就如人類對待其他畜牲一樣。藉著此種憂慮,小說界和影視界則大做文章,幻想出種種由人工智能帶來的災難,這類作品倒大有市場。更有一些學者、意見領袖和政界人士呼籲,要制約人工智能的發展。

為科技研發作出規範,本身並無不妥,這和在機器上安裝保護罩一樣,是為了確保使用者的安全,是應該做的。只是在大眾傳媒的渲染下,我不自覺地走進了一些認知誤區,其中有兩個比較重要,值得反思。

其一,我高估了當下人工智能的能力。也許是商界和傳媒過分吹噓的結果,加上我在圍棋上給羞辱得太慘,我以為人工智能已經可以比美人類智慧。然而,從一些專業行內人的資訊中,我們可得知,各種人工智能產品和機器雖然強,但都只是在特定的領域強,其他的它都不懂。我電腦中的圍棋軟件就只懂下棋,它可以不斷自我提升,但也只是下棋下得更好,它永遠不會成為一名〝哲學家〞。人類則不同,我們可以從不同領域提取知識,再把所學用於其他領域上。以圍棋為例,要下出一局好棋,棋手必須縱觀棋盤全貌,不拘泥於局部得失,以求搶佔先機,致勝於關鍵最後。這種大局觀智慧,人一經領悟,則可應用在其他領域上,如政治、商業、職場、或人生規劃等。這是目前人工智能還未趕得上人類的地方。也就是說,無論我那軟件有多強,我不跟它下棋,它就不能拿我怎樣。

當然,科學家們都有一個通病,就是在探索路上從不收手。今天的人工智能只專注於既定項目,不可跨界別運作,但總有一天,科學家會引導它突破界限,逐漸接近人類的思維方式,甚至催生出創意來,更可能出現自我意識。這一天或者離我們很遙遠,卻不是沒有可能。要是人類的智慧給電腦趕上,要是人工智能的智商比我們還高,我們會否成為電腦眼中的猴子或海豚?我們如何自處?這便涉及到我的第二個認知誤區 —— 我的心態問題。

人有時候很矛盾,一方面,我們怕某些事物比人更聰明,會對我們不好,可是幾千年來,大多數人類都相信有神靈存在,不同文化背景的人,對神靈的描述會不同,但大家都公認,神靈比人更聰明,可以主宰一切,但我們沒甚麼意見,都接受了。更切身一點來說,父母們養兒育女,都希望子女們能學有所成,比上一輩更聰明,更有智慧,似乎我們就是不怕被更聰明的下一代欺負。那我們為何擔心更聰明的電腦呢?是因為它不是人?但它是人弄出來的,我們也算得上是它的〝父母〞呢!為甚麼我們把電腦的更聰明,和作惡劃上等號?要知道人工智能最大的能耐,是它可以讀取很多資料,並很快地作出分析,也就是它〝學〞東西學得很快,理解力很強。那它到底在跟誰學?在理解誰呢?不就是我們人嗎?我們為甚麼會憂慮它會學懷,擔心它他日忘恩負義,出現〝教會徒弟餓死師傅〞的情況呢?那是跟誰學的?

我是否又把因果關係顛倒了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