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窗
那天約了舊同事在銅鑼灣吃午飯,我和老婆先到,便在附近逛街。我們來到一所商場,商場地庫連著地鐵入口,行人熙熙攘攘,是典型的黃金地段。我們走進商場,環顧四周,大廈的結構如舊,但裝潢已有所更新,我心中暗讚,這地方雖有些年頭,卻還是很有看頭。
這裡賣的全是名牌貨品,而且很貴,一個包子就等於我半年的生活費,如再加上一條褲子和一雙鞋子,我未來十二個月就只能喝水了。
瀏覽了一回,我去了趟衛生間,一如所料,衛生間就像醫院裡的手術室,一塵不染,在那裡吃東西也絕不感到不自然。出來時我手上仍然拿著一片紙巾,邊行邊抹手。就在我用完紙巾後,卻發現有點不對勁 ……
『這麼大的一所商場,怎會找不到一個廢物箱呢?』
真的找不到!我拿著那張廢紙巾,走了幾層樓,沒有一個廢物箱!神奇的是,整個商場的地板是閃亮的,不要說垃圾,連塵埃也難看到。
『是這裡太清潔,所以不需要廢物箱;還是因為這裡沒有廢物箱,所以就沒人拋垃圾?』
也許有人會說,這裡是高檔次地方,來這裡的都是高質素的人,所以會自覺保持地方清潔。這話雖然有點道理,但仍有漏洞,這裡是公眾地方,任何人都可進來,進來的人不一定是來購物的,像我這類來逛街打發時間的人一定不少,很多遊客也喜歡到這裡來照相〝打卡〞,可以說,出入這地方的,甚麼人都有。我相信,世上絕大部份的人都是好人,都有公德心,但缺德的人不用多,一個便能破壞整個環境;即使是善良的人,也會有怠惰的時候,也會犯了毛病而不自察。商場隔鄰的街道和店鋪,情況就和這裡不一樣,除非來這裡的人懂得飛天遁地,否則周邊街道的垃圾是哪來的?為何這商場可獨善其身?
那天我想不出答案,之後就沒有之後了。
又過了數月,一次在看網上財經節目時,一名美女主播給觀眾介紹新加坡的經濟狀況。不知怎的,她提到新加坡是舉世知名的清潔都市,還拋出一個詞彙,那就是〝破窗效應〞。並說這〝破窗〞理論是促使新加坡成為最潔淨城市的主因。
半信半疑的我,便嘗試查看甚麼是〝破窗效應〞。
原來所謂〝破窗效應 broken windows theory〞是屬於犯罪心理學範疇,發展歷史其實很短,1982年才由兩位美國學者提出。這理論以破窗為比喻,相信因此得名。創論者認為,一幢大廈若有少許窗門破爛,看似是小問題,但若不及早修復好,人們便會覺得這地方沒人管,間接鼓勵了破壞行為,然後更多窗會被破壞,更多破壞又誘發更多不當行為,最後整幢大廈甚至會被暴徒佔據。地方政府若要維持治安,就必須從小罪行入手,以嚴厲手段及刑罰來處理輕微違法行為,這樣便能防止罪惡漫延云云。新加坡一直享有潔淨城市美譽,對亂拋垃圾等行為也絕不姑息,犯者必受重罰。不知當地政府是否套用了〝破窗〞理論,還是那美女主播自己想當然,對號入坐而已。
我則覺得這〝破窗〞不算是甚麼驚天大發現。小時候就聽過〝千里之堤,潰於蟻穴 ……〞一說,不就是一樣的意思嗎?那還是出自兩千多年前的《韓非子》呢!洋人就是懂得包裝,老掉牙的常識加一塊破窗,便成了新理論,著書立說,名利雙收,果然是高人。
還記得當年小弟曾到過馬來西亞工作,那時公司剛建立了一所新廠房。一日,一眾部門主管開會,其中一項議題是關於廠房的清潔工作安排,行政部主管問大家對廠房清潔有甚麼要求,有人提出清潔標準要與五星級酒店看齊,行政部主管面有難色,說這要求太高,需要大量清潔工人,費用會很高昂。經過眾人熱烈討論後,我們還是決定以五星酒店為目標,但清潔工人數目不增加!因為廠房清潔是每一位員工的責任,每一個人都應該保持自己工作崗位整齊乾淨,同時也要幫助維護所有公共地方的清潔。這是一項很具挑戰性的任務,最大的困難是改變員工們的觀念和習慣。我們責成管理團隊要以身作則,各人親自走到車間去,親手整理好貨物工具,親手拾起地上的垃圾;及時指出有問題的地方或行為,及時嘉許表現良好或有進步的員工。我們是要打造出一個環境,一種氣氛,清潔是理所當然的。這不是一件易事,我們用了很長時間,不斷去感染每一個人,決心加耐性,絕不妥協。在我離開時,廠房雖與五星級酒店還有些差距,但肯定是當地最整潔的工廠之一,不比那些高端科技廠房差。
我相信人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,會受到周圍環境影響,而身邊人的所作所為,更有催化作用,不可小覷。破窗也好,蟻穴也罷,一切均從小事入手,一切也從自己開始。看見那光亮如鏡的商場地面,我把廢紙收起,不亂拋,因為我被感染了。在其他地方,我是否可繼續這種自律,為那裡的環境帶來一點點改變,為那裡的過客作出一點點示範?
《中庸》有云:〝莫見乎隱,莫顯乎微,故君子慎其獨也。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