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還活在一個悲慘的世界裡

我還活在一個悲慘的世界裡

昨晚在電視上重看了『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』,那是2012年上演的音樂劇電影版,雖然這已是我第〝N〞次看這故事,我的感動絲毫不減。

對於這部經典小說,很多人都不會陌生,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已開始接觸,一路以來,已看過無數電影、電視和音樂劇版本,當然也看過小說的英語譯本。說來有趣,當初是因為受了電影的感染,才開始看小說,那知雨果﹝Victor Hugo﹞他老人家竟寫出了比枕頭還要厚的故事,加上是外語,讀時頗感吃力。

注意:因為是經典,這裡就不費唇舌再介紹故事內容了,讀者若知故事,建議先找有關電影或電視來欣賞,然後再看本文,感覺會深一點。

既然是文學經典,對『悲慘世界』的種種評論也不會少,加起來可能要填滿一個枕頭倉庫。不同人,活在不同時代,身處不同環境,都會對故事有不同感受,評價也各有褒貶,這是自然不過。就是同一個人,在人生不同階段,對同一個『悲慘世界』,也有不同體味,我便是一個典型例子。

想當初,最感動我的,並不是故事主人翁〝Jean Valjean〞﹝有譯〝尚萬強〞﹞,而是那一伙要鬧革命的小子們,更少不了〝Cosette 珂賽特〞與〝Marius 馬呂斯〞的亂世愛情。年輕嘛,就喜歡反叛和浪漫。隨著歲月,注意力才慢慢轉回到尚萬強、〝Fantine 芳婷〞、老主教和主角對頭人〝Javert 沙威〞身上。現在重看,他們給我的觸動更為強烈,而且仍覺得故事依然很有現實意義。

或許有人會質疑,一部一百五十年前出版的小說,講的也是二百餘年前的時代,浪漫還可以勉強說得上,現實意義似乎就有點兒遠了吧?其實不然,故事背景年代雖是久遠,世界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可是人的處境沒有變,故事中各人所經歷的境況,所面對的矛盾,所感受到的喜怒哀樂,在21世紀的今天,還是可見。我經常說我很知足,因我不是生在雨果的〝悲慘世界〞裡,有些朋友就會批評我要求太低,他們認為人類已進入太空時代,經濟發達,政治開明,人對生活的要求應該更高,對〝悲慘〞的界定也應該提昇,只有這樣,社會才可持續進步。這些觀點我都懂,也同意,我們的分歧不在於社會要否進步,而是我覺得我們還在起跑線上徘徊。

在『悲慘世界』裡,我們看到貧窮、疾病、苦難、墮落、貪婪、不公、動盪、革命、戰爭、死亡與悲哀;來到今天,就在這一秒鐘,這些種種不幸,只要打開地圖,就准能在上面找到,還不只是一處,是多處地方都在發生!人類還掙扎在『悲慘世界』裡啊!我沒有像珂賽特要在漆黑中打水,是因為命運安排了我這個角色,剛好出現在較安泰的街道上而已。在花店門前,我們煩惱,是為了選擇玫瑰的顏色;何曾想過,同一束花,卻可為某個不幸四口家庭,換來一整月的糧食!正因如此,我才覺得幸運,要懂得珍惜與感恩。

也許有人會說,『悲慘世界』太悲慘、太灰。的確是悲慘,但不一定是灰。主角尚萬強是個不幸的人,他最初仇恨滿腔,認為整個世界都欠了他,也就選擇了墮落;後來被老主教的寬恕和仁慈所感動,良知被喚醒,便決定重新做人;他沒打算要推翻世界,沒打算做甚麼革命先驅,他只是努力地做回一個人,一個辛勤、正直、善良的人;他為了實踐對芳婷許下的承諾,收養了珂賽特,為了這個孤女,付上了他的下半生;雖被宿敵沙威苦苦相迫,他卻不記恨,還能以德報怨,把對方徹底感動;他救了女婿馬呂斯一命,卻甘心被誤解,為了後輩幸福,放棄一切,獻出所有。

在雨果筆下,尚萬強為他身處的黑暗世界,點起了人性和希望之光;他的做人情操,要比那些所謂社會賢達、英雄好漢,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
與其埋怨世界太悲慘,不如想想在自己的人生故事裡,選擇一個怎樣的角色來扮演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