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謙虛嗎?

我謙虛嗎?

小弟之前有幸修讀了一個網上課程,是有關於快樂的科學研究,主辦機構是加州一所知名學府。請不要誤會,那是一個開放給公眾的課程,任何人只要能上網便可參加,我的被取錄只代表我懂得上網,沒別的了。課程完結後,我跟很多同學一樣,繼續和主辦課程的學系保持聯絡,他們會定時給我發送一些學術資訊,主要圍繞著心理健康、生活、社交和溝通等問題,我從中獲益良多。最近我收到他們電郵給我的一份問卷,挑起了我對自己的質疑。

那是一份給參加者作自我評估的問卷。評估甚麼?就是確定我是否擁有一種做人的質素,而他們稱這種質素為 Intellectual Humility。

甚麼是 Intellectual Humility?老實說,我最初攪不懂,現在也不敢說太清楚,兩個單字我都曉得,但湊在一起便不知其所以然。Intellectual 若作形容詞用,是〝智力的〞意思,作名詞就是指〝知識份子〞;Humility 可譯作〝謙遜〞或〝謙恭〞。網上也出現如〝知性謙虛〞、〝理智謙遜〞、〝智性謙遜〞或〝智識謙遜〞等翻譯。我就納悶,謙虛就謙虛嘛,為何硬要加上甚麼理智或知性呢?難道謙虛都有聰明及愚蠢之分?

在好奇心的驅使下,我決定嘗試去解答問卷中的問題,希望從中得到一些啟示。問卷並不長,減去了個人背景資料的收集,便剩下十來條問題,當中又有幾條是旁敲側擊式的,即是用不同言詞來問同一樣東西,所以問卷實際要找出的,不外乎下面幾點:

  1. 我在確認某一觀點前,是否先審視所有證據及不同見解?
  2. 我能否小心地以證據的確切性來調整我對事情的看法?
  3. 在新資料或新證據出現後,我會否改變對某事物的看法或立場?
  4. 面對相反意見,我能否從中找出有理據的觀點?
  5. 我是否願意承認自己所知不足?
  6. 我能否接受我現有的某些信念和態度,未必是最正確的?

不難理解,如果我對上述問題的答覆是正面的,我便是一個既謹慎,又開明的人,會不斷進步;相反的話,我就是自以為是,思想僵化,故步自封。

不又是〝媽媽是女人〞的道理嗎?

上傳了我的答案之後,大學馬上給我反饋。除了我所得之分數外,還有很多相關文獻的連結,我因而得知,在學術界眼裡,〝謙遜〞作為人的品格,涉及範圍十分廣,當中涵蓋了道德修為、待人接物和啟迪智慧等多方面。所謂〝智性謙遜〞,就是針對智慧的成長而言,是總體謙遜的一部份,而這種〝聰明的謙遜〞,倒有著種種好處。

一個人如果擁有這種素質,並付諸行動的話,在學習上必定有所長進,這種人尤其能從錯誤中汲取教訓,把挫敗變成機遇。〝聰明的謙遜〞還有其他優點,它可提高人的領導能力,可幫助我們辨別真假資訊,更可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因為一個謙遜的智者,能以客觀、開放和尊重的態度與別人討論問題,有助減低對抗性,促進相互了解,易於化解分歧,提高達成共識的機會。這些非學術領域上的好處,在一些兩極分化的社會中,特別顯得重要。大學也許看到當今世情紛亂,覺得有舊調重彈之必要吧。

為何說是舊調?

因為我想起了幾句老話:

蘇格拉底曾說過:〝我唯一知道的,就是我一無所知。〞

《易經》有云:〝謙謙君子,卑以自牧也。〞

《論語》曾子曰:〝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〞

全都是公元前的老智慧。

我的評估結果如何?

怎麼說呢 …… 如果我說我是個謙虛的人,似乎是在自我炫耀,有欠謙遜之風,豈不是自己打臉自己?如果說自己不夠謙虛,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太謙虛而不敢說實話,這樣對朋友則是有點不夠恭敬。我想最安全的答覆應是 ……

你覺得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