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要學中文

我要學中文

『老婆,我今年的目標就是學中文和 …… 廣東話!』

老婆自廚房探頭出來,沒說話。我把她的眼神翻譯成中文,應該是:『你又吃錯了甚麼藥?』

事情是這樣的。我愛寫文章,可是我懂得的中文字實在很有限,加上記憶力如百貨公司促銷一樣,天天在打折,執筆忘字的情況,很久才〝不會〞發生一次。為此每當要寫東西的時候,我必會用電腦開出兩個視窗,一個作打字用,另一個則是網上字典、或其他語文輔助工具。久而久之,相關網絡平台根據大數據,很快便算出我的喜好,與及我中文的造詣。基於對我的〝認識〞,平台不時會主動向我推薦一些相關資料、文章和視頻。最近有一則視頻在屏幕彈出,名為〝腹有詩書〞,乍看標題頗有份量,但標題下還有一行小字 —— 〝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〞。

怎麼?原來在這些網絡平台眼中,我的中文仍是小學程度!太不給面子了!

我誤會了。當看完那視頻後,我才明白,平台的原意,應該是給我設定目標,希望有朝一日,我能追上視頻中那群小朋友的水平。

很丟人?是的,但也是一個實事求是的結論。

〝腹有詩書〞這視頻長約46分鐘,是問答比賽決賽實況錄影,我看的這一輯是去年第三屆的事,在網上還可找到之前的比賽紀錄。我之所以點擊這錄像來看,純是出於好奇,我心想:『就看看今天小學生們的語文能力變成怎樣吧。』我本沒打算要看四十多分鐘,以為五分鐘後便可了解一切,最後我用了八十分鐘才把視頻看完。

作為紀錄片,〝腹有詩書〞拍得很不錯。看著屏幕,我也有一種置身現場的感覺;整個比賽過程十分緊湊,偶爾更會出現一些令人拍案叫絕的情景,可謂娛樂性豐富;這都是編導與剪輯者的功勞,值得看畢全程。

我用了近雙倍的時間來看比賽,是因為我多次按下了暫停鍵 ……

問答比賽的範圍相當廣泛,包括成語典故、經典古文、歷代史冊、古代詩歌及唐詩宋詞等。參賽者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內回答問題,我的反應不及這群小朋友,所以我聽到問題後便先按停電腦,想好答案後再繼續,看看自己答得對不對,因而用了80分鐘。

參賽同學來自四所小學,最後得第四名的一隊,他們答對了百分之九十的問題,錯答的問題中,不少是因為他們操之過急,未完全聽清楚問題便出手,結果是答非所問。

我嘛,仗著時間的優勢,我答對三分之一的問題,三分之一答錯了,剩下的則想不出答案來。

更叫人心寒的,是孩子們用粵語誦讀詩句時,有好些字的讀音竟與我的認知大有出入。翻查字典後證實,我不是犯了懶音毛病,便是根本讀錯了字。而據在場的權威評判說,粵語的音韻最接近古語,也就是說,詩用粵語念,最能保持原來的韻味。我粵音不正,詩出自我口,味就變了。

數據會說話,我的中文水平有多高,不用多說。

有人或會覺得,語言是為溝通用,只要不損信息傳遞之效益,也就不必拘泥於甚麼文學色彩。我想,溝通確是對語言和文字的基本要求,然而現存的所有話語,都是承傳於古人,經過歷代不斷發展,才進化成今天的形與聲,了解每字每詞之出處及其演變軌跡,便可更精準地掌握其含義及用法,這對更好地傳情達意,不是更有裨益嗎?況且人類的文明,不止於科技的創造,而是更高層次之精神建設。我們把自己的內心世界,以文字、說話或歌聲展現於人前,就像藝術家們的圖畫和雕塑,以不同的美來感動別人。從經典的文章、詩詞、甚或一個字的書法中,我們是否領略到背後的美?美,是否蘊涵更多信息、更具感染力、更使人回味不已?

知恥近乎勇,我不怕從頭開始,因為往後的每一天,都將是進步和突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