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誰?
剛開始退休時,我和很多朋友一樣,都要面對一項挑戰,那就是從新認識自己。『我是誰?』是一個頗為惱人的問題。
我當然不是擔心會忘記自己的名字,那是二三十年後的事情﹝幸運的話﹞,現在的煩惱,就是在說出自己名字之後,就不知道怎樣來形容自己了。
來到退休第一天,我們再不能直接用職業來介紹自己,我們突然間失了『身份』!這種『身份』上的空白,或多或少會是一種打擊,使人感到迷茫,甚至沮喪。
這就是所謂自我認知危機﹝identity crisis﹞嗎?
我不是心理學專家,『自我認知』這四個字我都會寫會讀,但加起來的意義我就不太懂了。我只知道,我對解答『我是誰?』這個問題遇到點困難,這也使我內心感到很不踏實。
在職場打滾期間,我們習慣了用職業來介紹自己,也喜歡問別人做甚麼職業。〝我是一名文員。〞〝我做時裝設計。〞〝我開了一家小麵店。〞〝我在工廠上班。〞等都是自我介紹例子。談話內容也多會涉及大家的職業,大家在工作上的成就,也多會被視為其個人成就。久而久之,一個人的身份,便跟其人的職位畫上等號。當職位沒有了,我就甚麼也不是。
在退休初期,我會對人說我剛退休,還顯得很自豪、很興奮。可是過了一陣子,興奮變納悶,自豪變自閉,因為話題全是過去式,很少現在式,沒有未來式。時間越長,問題越顯得艱巨。
後來才知道,這是一個普遍現象,其實也是一個『假』問題。
為何說它是個假問題呢?
以下有一個活例子可幫助說明。
曾在職場打拚過的朋友都有過求職面試經驗,在對談的開端,第一個問題通常會是:『請你先介紹一下自己吧。』
一般求職者都會馬上把自己的學歷、工作經驗、工作成績或成就重複背誦一遍,還會聲情並茂,希望能打動面試官。
其實他們答非所問!
『介紹一下自己』的真正目的,是想求職者描述自己的為人,而不是以往的工作。求職者要突顯的,是自己的性格特質、價值觀、人生目標、與及待人處事的態度等,亦即是求職者是否有自知之明。
這不就是『我是誰?』的標準答案嗎?
人貴自知,以下才是我們的實況:我們離開了工作崗位,我們會繼續學習,我們在不斷提昇自己的修養,我們要發掘自己的潛能,我們勇於面對新挑戰,我們樂於助人,我們與眾同樂,我們為人生撰寫新篇章,我們積極追尋夢想,我們正在享受生活。
我們錯用了職業和職位來確認自己的身份,那只是一個虛銜,一襲戲服。我是誰?我們在退休前把答案弄錯了。
脫下戲服,還原本來面目,以真我示人,是何等驕傲的事情?何來迷茫?何來沮喪?
當再有人問我在做甚麼時,也許我會答:『我退休了,現在是一名幸福生活建築師!』
若果那人問何謂『幸福生活建築師』的話,他﹝她﹞便中計了!我便可以拿出那長長的退休活動清單來炫耀,話題可就說不完了,還都是現在式和未來式的呢!
我最喜歡的句子是:我已退休,現在我是幸福生活的建築師。很有意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