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到底活在洞裡還是洞外?

我們到底活在洞裡還是洞外?

一次和朋友閒聊,說到當今世界紛紛亂亂,疫情、戰爭、動盪、環境污染加氣候異常,似乎沒有丁點好消息。朋友越說越憂心,越說越激動,在他看來,彷彿地球快要完蛋了,彷彿人類就在自作孽,就在找死。這當然不包括他自己。

我雖然理解他對世事的種種看法,只是我較他樂觀一些,認為世界仍不算太壞。朋友顯然不認同,還說我太天真,只活在自己的氣泡中。

這次交流使我想起了一個寓言,是一個有關洞穴的寓言。對於學哲學、或是對哲學稍有認識的朋友,一定不會陌生,那就是蘇格拉底的洞穴寓言。

正是他!哲學家們奉他為西方哲學的祖師爺 —— 蘇格拉底!

蘇格拉底生於古希臘時代,如果不死,他現在應差不多2500 歲了。

洞穴比喻被視為是蘇格拉底的經典寓言,最早見於〝理想國Republic〞一書。不過〝理想國〞並不是蘇格拉底所寫,作者是柏拉圖。柏拉圖也是個響噹噹人物,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,著作很多,其中不少是介紹他師傅蘇格拉底的學說,洞穴寓言也不例外,是柏拉圖記述蘇格拉底與友人的一段談話。

談話中,蘇格拉底描繪了這麼一個場景,在一個山洞的最深處,聚了一群人,他們並肩坐著,所有人都面朝同一方向,就是山洞盡頭的牆壁,他們全身繫上了枷鎖,身子動彈不得,頭也不能轉,他們能看見的,只是前方,也就是洞壁。

不知怎的,牆壁上出現了很多影像,有人形,有動物,也有各式狀似器皿的影子。人們不知那些影像從何而來,只看到出現在牆壁上的種種東西,感覺很滿足,以為已看到了一切,有人還競猜牆上會有甚麼影像出現,猜中的更被眾人讚譽,稱之為聰明人。

卻在這一群受綁的人群身後,原來築有一道矮牆,矮牆的另一邊,竟站著幾個人,他們各舉著不同的木偶,有人形,有動物,也有各式器皿。而在這些人身後,竟是一個高台,台上更燃著火堆。火光照著被舉在空中的木偶,把木偶的影子投射到洞內最深處,成為洞壁上的影像,成為矮牆內、那一群被枷鎖困住的人所見的一切,成為了他們的唯一『世界』。

來到故事的高潮,一個受困的人掙脫了枷鎖,他轉身後望,發現了那一道矮牆。他感到奇怪,當他越過矮牆,看見舉著木偶的人,更是很驚訝。耀眼的火光,使他睜不開眼睛。他好不容易適應了強光,看清了洞中的情況,並發現了洞口!

他終於走出了山洞!陽光又再刺痛他的眼睛。然而,最為震撼的,是他所身處的新『世界』,竟和洞中的那麼不一樣!

他慶幸自己看到了真實的世界,並決定回到洞內,向其他被困者講述他的發現,希望把所有人都帶出山洞。可是,沒有人相信他的話,有人恥笑他是笨蛋,有人指責他危言聳聽,有人更要他死 ……

以上就是洞穴寓言的大意,我沒有抄錄原文,只把我個人的理解寫出來,希望不會相距太遠。我對古希臘歷史也不甚認識,不確定這段談話是否真有發生,或純粹是柏拉圖的杜撰。這其實不重要,洞穴寓言給我最大的啟發,是兩千多年前的智者,已告誡過我們,不要輕信所見所聞,因為眼前的『世界』,不一定就是真實。

也許有朋友覺得現今科技先進,各類資訊隨手可得,我們應該更了解『世界』,更接近真實。無可否認,現代人的知識,一定比前人多;現代人的眼界,一定比前人廣闊。但這不代表我們沒有盲點。我們不會被迫看著洞壁,卻不自覺地依賴著手機、電視和互聯網;我們接觸到的訊息雖然多不勝數,但全都是有人刻意供給我們的,只是他們不再用木偶而已。我們能否肯定,我們掌握到的資訊,是如實反映真實的世界,與及是世界的全貌?

也許我們最大的問題,是覺得自己行動自如,思想開明,卻不曾察覺,我們擺脫不開的枷鎖,正是自以為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