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都是哲學的踐行者,只是學藝未精 ……
我參與了某幾所大學的哲學網上課程,感受頗深,因為活到這年頭,才發現自己一無所知!
我一直對哲學這科目都有偏見,總覺那些所謂哲學家們都不大正常,不是腦子有缺憾,便是嘴巴有問題。他們講的,全都不像人話,也不知道他們知不知自己在說甚麼,我就是覺得他們是從另一個世界來的。
上了幾季網課,雖然全都是入門課,我還是攪不清楚哲學是甚麼,但是我不敢再懷疑他們有問題,而是開始質疑自己的智慧水平。
為甚麼我會這麼想?讓我從一本書說起 ……
這本書叫〝哲學能做甚麼?〞,英語原版名為〝what philosophy can do〞。此書作者是蓋瑞.葛汀,他當然是一個懂哲學的人,且常為紐約時報撰寫有關哲學的專欄文章。我在上課時,主任教授推薦這本書給同學,說這本書是為普通人而寫的。教授很客氣,他的所謂『普通人』,其實是指我們這一群甚麼都不懂的『吃瓜群眾』。
〝哲學能做甚麼?〞沒有刻意介紹任何高深哲學理論,葛汀先生利用多個社會爭議話題,列舉大眾與及相關專家們對各話題的論點,並就所有爭議的正反論據作了分析。書中談及的都是一些美國熱話,當中包括:
- 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來辯論政治話題?我們辯論的目的又是甚麼?是為辯出真相?還是只為摧毀對手?
- 全球暖化是否真有其事?有的科學家說是,有的說不是,我們該信誰?科學是甚麼?甚麼才算科學?科學的局限在哪些地方?
- 神到底是否存在?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可否談得攏?應該怎樣去談?
- 資本主義社會有甚麼問題?問題是否可以解決?怎樣解決?
- 何謂藝術?藝術與美是不是同一樣東西?為何不同人對同一件製品會有天與地的評價?標準是甚麼?
- 我們是否要禁止墮胎?生命何時正式開始?受孕的一刻?兩星期後?兩個月後?還是嬰孩出生後?墮胎是否等同謀殺?懷孕婦女是否有權選擇?如果她自己沒權,誰有?
美國社會政治氣氛很濃烈,近年更越趨兩極化,任何社會問題或政策提案,都被各政治黨派鬧得不可開交,你死我活。把持不同政見的人妖魔化,無限上綱,亦漸已成為習慣,情況確實令人憂心。葛汀先生在書中陳述的雖然是美國概況,但相近爭議,在其他地方也不少見,相信很多朋友跟我一樣,不時都會與別人談及類似話題,有時更會談得面紅耳赤。
作為一名退休人士,我總以為自己人生閱歷豐富,能洞悉世事變幻,並於朋友圈中誇誇而談。我又何曾想過,正如葛汀先生指出,上述的所有話題,其實都是哲學問題,哲學家們已研究了好幾千年,而且還提出了很多方法和概念,來幫助人們更有效地分析和探討這些課題,好讓我們能更走近真相,更好解決我們面對的種種矛盾。有趣的是,這些方法和概念,其實對我、對其他一般民眾都不是甚麼陌生的東西。
不信?我當初也不信,只是〝哲學能做甚麼?〞一書誘發我重溫很多習以為常的思考方式,例如:
- 我們常說真理是越辯越明的。查實蘇格拉底於兩千多年前便提昌〝辯證法〞,以詰問方式來分析問題,檢驗各種理論的真確性。
- 我們常說有因必有果,種善因得善果。其實因果規律便是一個哲學概念,它指引著一切自然探索,人類文明的發展。
- 我們常批評別人說話或論述缺乏邏輯。邏輯是甚麼?人類何時開始懂得用邏輯思考?對,是遠古的哲學家。
- 我們常常規勸身邊人處事不可衝動,要理性行事。我記得一位台灣哲學教授曾說過這麼一句話:『哲學就是實踐批判理性。』
- 我們在研判問題時會強調搜集足夠證據。書中葛汀先生便介紹了一個叫〝相關證據〞的原則,提醒人們要盡量掌握事物的全貌。
- 有人在鬧矛盾時,我們會說要切身處地,換位思考,更要嘗試以對方角度看問題。這也就是葛汀先生所說的〝善意理解〞原則。
- 我們常掛在嘴邊的甚麼道德、良心、甚至乎人生意義等等,聽起來是那麼理所當然,原來這都是古今中外哲學家們的思辨成果,而且思辨還在繼續。
想著想著,我開始覺得,哲學這東西,並不是神仙或聖人的專利,在我的日常生活中,有意或無心,我已涉足了某些哲學範疇。我當然不能與哲學專科人士相比,不過只要我用腦子思考﹝雖然不常用,但偶爾會用﹞,就很可能用上一些哲學概念而不自知。就如我不是醫學專家,不知道大腦和心臟如何構造,但我倒有一丁點皮毛知識,知道大腦主管思維和控制身體各部,心臟負責供血到大腦和全身;我也聽取醫生的忠告,盡量少吃垃圾食物,多運動,作息有序,保持心情開朗,好讓腦子和心臟好過些。我知道的醫學皮毛越多,便越能保障好自己或身邊人的健康。同樣道理不也可用在哲學領域上嗎?
〝哲學〞是一個翻譯詞,英語的Philosophy 出自古希臘語的φιλοσοφία。從字面解釋,就是〝愛智慧〞的意思。所以哲學可以被理解為一門研究智慧的學問。正因為此,如果有人說自己有點智慧,他﹝她﹞是否應該懂一點哲學?
小弟從不覺得自己有智慧,但此刻我確在思考。笛卡爾有一句名言叫『我思故我在』。我是否可以妄言說:『我思,故我在踐行哲學。』?
只是我能想得出的都是笨主意 ……
這不代表哲學沒用,怪我學藝未精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