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謂快樂
終於上完了〝快樂的科學 science of happiness〞的網上課堂。我沒有參加考試,原因是考試要付費,給人家錢來證明自己資質愚笨,絕不會是一件令自己快樂的事。不過我還是要感恩,今次課程帶給我不少知識,更有不少啟發。那些教授就是懂得推銷知識,很多我自以為理所當然的概念,說自他們的嘴巴,突然都變得高深莫測。基本常識背後原來很不平凡,我學了很多新東西,卻又開始懷疑我其實甚麼都不懂。所以不繳費去考試應該不會錯。
現在回頭再看上課時所做的筆記,的確使人回味無窮。課程的第一個專題是討論甚麼是快樂,我最初覺得那又是在說『媽媽是女人!』的道理,是在浪費光陰,但很快便發現那是一條很有意思的問題。任何事物若有多於一個人談論,就必先要對那事物的定義達成共識,不然很容易會出現『子非魚,安知魚之樂?』般的爭辯,庄子和惠施為此而鬥嘴,後人們還花了兩千多年來為他們解釋呢!
很多時候,我自以為很熟悉一些習以為常的事物、事情,其實如果當人問我甚麼是〝甚麼〞的時候,我的答案可能連自己也說服不了。就拿『快樂』作例子,甚麼是快樂?因為我習慣用『快樂』一詞於日常生活中,便以為自己已明白『快樂』是甚麼,更認定其他人對『快樂』的認識和我一樣。
真是這樣嗎?
當教授在課堂上用英語問〝what is happiness?〞時,我腦海即時跳出『快樂』二字,但瞬間我便把想法打住了,那只是翻譯,不是解釋!那可以用『開心』來作解釋嗎?似乎也有問題,因為『開心』又是甚麼?
『快樂』是一個詞彙,若果我不能用其他詞句來解釋這一個詞彙,又怎知道其他人說的『快樂』就是我的『快樂』呢?
根據導師們的描述,快樂是人的一種情緒狀態,在這一狀態中,人會感覺到喜悅、舒暢和滿足。再具體一點,在這一狀態中,人會覺得他﹝她﹞正活在理想中,他﹝她﹞覺得身處的環境很好,他﹝她﹞在當下有一種得償所願的感覺,此刻他﹝她﹞對生活感到滿意。一些心理學家和社會學者不用『快樂』來形容這一狀態,而改用〝subjective well-being 主觀幸福感〞一詞。
有幾個關鍵詞值得再三咀嚼。第一是『情緒狀態』,那是人的精神與心理狀況、情形,狀態會變,所以快樂過後不那麼『快樂』是正常的。第二是『感覺』,是主觀的感覺,是當事人覺得是便是,當事人說了算。還有就是『滿足』,滿足可分三個層次,一是願望的達成,這包括精神、物質、甚至感官上的慾望,得到想要的東西﹝有形或無形﹞、吃了一頓美味大餐、或是與愛侶的親暱行為等均是;更上一層樓是成就感,透過實踐,個人潛能得以發揮和提高,促使並見證進步與成功,都使人滿足;到了最高境界則不再需要外來刺激了,滿足感覺是無條件的,此時人接受了周圍的一切,別無他求,內心平和,為當下的自己而感恩,這不就是知足嗎?『知足者常樂』這句老套話,似乎也是學術界的共識啊!
在導師們的定義中,我找不到一個笑字,起初有點不解,後來明白了,快樂的人會笑,但快樂的人也會哭,而掛著笑臉的人,內心可能比悲哀還痛苦。所以笑只是一種現象,不能單獨用來判斷人是否快樂。
我還在整理我的筆記,希望能弄出一條『快樂配方』來。會繼續跟大家分享。
溫馨提示:
我最近寫了一本關於退休的小書,朋友若有興趣,可點擊這連結 ——〝退休怎算?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