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教是魔教:重看『倚天屠龍記』有感

明教是魔教:重看『倚天屠龍記』有感

日前在電視又看到『倚天屠龍記』,那是四十多年前的電影版本,看後很有感受。

片中的主要演員均是當年的紅星,男的年輕英俊,女的青春無敵,看著不禁暗歎一句歲月如梭。

不過今天要談的不是演員們。

我像很多人一樣,是看著『倚天屠龍記』長大,大概可以把故事倒過來說,而這故事的電影和電視版本,也不知已拍了多少遍,說真的不知還有甚麼可說。可是在看著那齣舊片子的時候,一種似曾相識,卻又遺忘已久的寓意被驟然喚起,使我不勝感慨。

故事中的明教一直被視為魔教,為各大名門正派不恥,人人得而誅之,以致各大派圍攻光明頂,差點要將這『魔』教滅了。及後張無忌大發神威,救了明教,成為教主,並帶領明教重上正道,可是有些『正』派中人還很敵視明教,最典型者就是那位滅絕師太,她寧願死,也不肯接受『魔』教恩惠,不給張無忌機會救她。

就因為他們是『魔』教中人!

趙敏是妖女,就因為她是蒙古郡主!

金毛獅王是個魔頭,正派弟子不擇手段,誓要揪他出來,最重要的是迫他交出屠龍刀!

明教是『魔』教,少林、武當和峨嵋等是正派!好人?壞人?一目了然?

標籤決定一切?

到了今時今日,縱觀當今世界,標籤仍然決定是非、決定真偽、決定一切!

人的出身、家境、職業、膚色、國籍、宗教信仰、政黨聯繫、社交群組、及至性別和性取向等等……等等,全都可成為標籤,直接表示一個人的『好』『壞』、一個人的『貴』『賤』。

人的行為不再重要!一個『好』人做壞事,必是為勢所迫,情有可原;一個『壞』人做好事,必是別有用心,意圖不軌。因為標籤比行為更搶眼,更能挑起人的情緒。

金庸先生在大半個世紀前給讀者們的啟發,到今天還沒褪色。

我在反思,在自我評價時,我應該只注重我『是』甚麼,還是先著眼我『做』了些甚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