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後如何找〝對象〞
朋友,老婆提醒我要先說明一下,如果閣下覺得本文章題目很吸引,請別太興奮,這裡說的〝對象〞,不一定是你心中所想的 ……
很多退休朋友都曾被一個難題困擾,就是擔心生活會變得沉悶枯燥。說得嚴重一點,有人甚至覺得人生失去了目標,對社會失去了價值,成了『廢人』。感覺很不良好!
為了防止、減輕、及至消除這種不良感覺,不少朋友預先安排好種種退休後的活動,以確保未來生活充實。活動種類一般包括旅遊、娛樂、個人嗜好、社區服務或開拓新事業等,選項之多,很容易使人產生選擇困難症徵狀。也有一些朋友會出現『活在真空』情況,發覺除了原來的工作外,自己並沒有任何愛好,平時的逛街、看電影、購物和吃飯,都只是消遣,偶一為之是解悶,天天如是變鬱悶,空虛感使人害怕。
沒法選擇也好,沒有選擇也吧,最實在的首選可能是學習。
這不單止是專家們的建議,也是小弟的個人體驗。從理論層面來說,學習的好處多得很,這裡說的好處,絕不是父母迫子女讀書時所說的陳腔濫調,那些話對孩子們都起不了多少作用,對年過半百的人更不用說了。學習的其中一個好處,也是較不起眼的好處,就是可使人快樂。
和很多朋友一樣,當我剛聽到這個論調時,只覺得有人在吹牛!在學時,考試給我的壓力,根本就是噩夢,快樂過屁!
現在我終於明白了,那時的噩夢,是源於考試,更是源於我的心態,不是學習本身。學習是一個過程,只要找對了學習對象﹝學甚麼﹞,掌握了學習方法﹝怎樣學﹞,學習便是一次歡樂旅程。學到的新知識或技藝固然有用,但只是副產品,過一段日子甚至會被忘掉。真正的得著,是在汲取資訊時,腦洞給打開那一刻的感覺,是那一種豁然開朗般的喜悅。正是這種喜悅,常把我帶進忘我境界,不能自拔,變成另一個〝愛因斯坦〞,起碼髮型很相近。
也許有人覺得找〝對象〞很困難,尤其是當人到中年,知識和閱歷已有不少,似乎很難遇上有吸引力的〝對象〞,這是人之常情。不過不用擔心,找〝對象〞的方法多的是。最為普遍的建議是從個人夢想開始,回想一下以前、甚至是兒時的夢想,很可能會找回那些失散了的〝對象〞: 『我曾經想當一名畫家!』『我曾經想當一名樂師!』『我曾經想當一名廚師!』『我曾經想當……』
當然,有兩種情況可能會出現,一是所有夢想都已實現,雖然可喜可賀,不過往後的日子就缺點驚喜了;又或者夢想已不切實際,我就曾經想當一名足球員,現在一把年紀,只能當觀眾了。
那麼怎樣才可以找到新〝對象〞呢?
古語有云,十步之內,必有芳草。我們可以先從生活上的小節或小事物開始。下面是一些例子:
例子1:數月前我要更換電腦,當時忽發奇想:『與其買一台,不如自己裝一台試試?』於是不懂裝電腦的我,便開始透過互聯網學習,整個學習與實踐過程,既充實又富挑戰性,我玩得很投入,現在新電腦已在運行中,我也感到很自豪,那是任何名牌電腦都沒法提供的功能!
例子2:一次一位舊同事送我一瓶紅酒,裝璜很精美,看上去很名貴,我雖不懂紅酒,卻知道葡萄的產地很重要,便問是哪地方的酒,他竟說那是他在家中自釀的酒。我很驚訝,因他住的不是甚麼葡萄園,而是一般的城中房子。然後他給我講解了整個釀酒過程,的確大有學問,但卻又不是遙不可及,只要自己喜歡,任何人都可在家中一試。
例子3:我一直都有跑步的習慣,已跑了好些年頭,以前以為跑步很簡單,後來參加了一些比賽,開始發現跑步實在蘊含著太多知識,範疇涉及物理學、生理學、心理學、運動醫學、營養學、甚至是管理學等等。難怪跑跑跳跳也能弄出多種大學學位名銜來。
類似的例子還多著。我的一位舊上司有皮膚敏感問題,他自己給自己造專用肥皂,效果比市面上的高端高價產品更好。一位朋友好種植,所以常給親友們送上瓜果,且全是有機栽種,還成了大家的園藝顧問。
上述種種,對不同人來說,都是新知識、新技能、新〝對象〞,有用,有趣。學習途徑很多,最常見的是上網找資料,也可以看書。最簡單直接的無疑是問人,學習是一個社交媒介,它可擴闊我們的生活圈,也為新知舊友相聚時,提供更多話題,促進交流。如果覺得某某〝對象〞是心頭愛,想嚴肅一點對待,可嘗試參加相關興趣班或課程,若要更上一層樓,可考慮重回校園,把興趣變成專業,一不留神,人生或會再閃出新亮光也未可料。
我們有幸活在文明中,不論是衣、食、住、行或玩,都有多樣產品和服務供人享用。我們習慣了使用現成產品與服務,卻不一定了解其背後的學問。只要我們把沉睡中的好奇心喚醒,多留意出現在身邊的人和物,刻意多問『是甚麼?』、『為甚麼?』、『怎麼做?』,便不難找到新〝對象〞。
學海無涯,我們不可能甚麼都學會,最重要的還是享受學習過程,只要今天比昨天知多一點點,成功感多一點點,生活自然會精彩多一點點。
很有趣,我也想找對象啊!